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區塊鏈行業發展模式解析:泡沫與創新並存
區塊鏈行業的發展軌跡與項目類型分析
新興行業通常遵循一種週期性模式:上升、下跌、再上升,這樣的循環往往會重復至少三次,直至達到頂峯。研究表明,任何新事物的興起都會經歷被低估、價值發現和泡沫三個階段。區塊鏈行業的發展軌跡與昔日的互聯網極爲相似,目前正處於泡沫階段。
回顧80年代初期,人們難以想象今天我們對計算機和互聯網的依賴程度。當時,主流媒體普遍認爲這些技術不過是玩具,不值一提。類似地,90年代時微軟被許多人看衰,認爲其股票已達到增長極限。然而,事實證明這些預測大錯特錯,如今微軟的股價已經較之前增長了百倍。
比特幣作爲區塊鏈行業的開路先鋒,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從暗網到黑客,再到監管和後續的分叉風波,比特幣的每次漲跌都牽動着整個加密貨幣市場投資者的神經,尤其是那些令人心驚的暴跌。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區塊鏈項目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模式:
第一類項目通常伴隨着短期內的急劇價格漲而出名。這些項目往往描繪出一幅宏大但實際上漏洞百出的應用場景。他們的白皮書通常篇幅冗長,卻鮮少涉及項目的具體實現細節,反而對價格、推廣和資金分配着墨甚多。這類項目常常將"去中心化"掛在嘴邊或網站顯眼位置。他們喜歡將投資者圈入羣聊,通過日常"喊單"來維持熱度。當項目方突然消失或只留下機器人應對時,維權羣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相比之下,另一類項目在熊市中表現平平。這些項目可能偶爾引起關注,但團隊始終專注於做實事,GitHub代碼庫每天都有更新,盡管幣價可能長期橫盤。雖然社區中有投資者對幣價表示不滿,但總有一些忠實支持者和團隊成員爲技術發展日夜努力。
這類項目通常不熱衷於參加高調的峯會或進行大規模宣傳,而是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最核心的工作上——實現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他們深知,只有通過持續的技術研發,才能使區塊鏈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而不是停留在空中樓閣的階段。
在熊市中,這兩類項目的表現差異尤爲明顯。一些項目方採取投機取巧的手段,而資金盤和模式幣卻反而受到投資者青睞。這或許反映了當前加密貨幣市場的瓶頸狀態,當缺乏其他投資機會時,爲劣質項目炒作似乎成了唯一可做的事。
投資的永恆真理是:價格圍繞價值波動。當真正的價值產生時,價格就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雖然牛市更容易帶來財富效應,但歷史表明,最佳投資機會往往出現在熊市。就像買菜一樣,人們都知道應該在價格低廉時入手。熊市孕育了許多後來成爲巨頭的項目,如2015年熊市中誕生的以太坊、大零幣和小蟻等。
然而,曾經最熱門的項目也面臨着各自的挑戰。以太坊正在努力解決網路擁堵問題;比特幣的PoW共識機制因去中心化和能源消耗問題受到質疑;大零幣的零知識證明技術實現仍存在不確定性。
幸運的是,總有一羣人不滿足於現狀,不局限於當下。從Mimblewimble協議的興起,到跨鏈技術的廣泛探討,再到"人人皆可挖礦"的PoC共識機制的出現,我們可以看到區塊鏈技術正在不斷創新和進步。隨着越來越多人了解區塊鏈,不僅僅是比特幣,還有許多默默無聞的項目團隊在爲這個行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