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金融巨头与加密平台再度爆发纷争近日,美国金融界再次上演了一场传统巨头与新兴加密平台的激烈对抗。这场争端的主角是有着"投行领头羊"之称的摩根大通,以及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Gemini。事件的导火索是Gemini联合创始人Tyler Winklevoss公开批评摩根大通拒绝向Gemini提供数据服务,意图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打压金融科技公司和加密平台。这一事件让业内人士不禁回想起此前"Operation ChokePoint 2.0"行动对加密公司造成的冲击。本文将对Gemini遭遇的这场"金融迫害2.0"事件进行简要梳理。## 数据成为银行与加密平台角力的新战场用户数据一直是传统银行与加密平台业务的核心。全面的KYC信息不仅有助于评估用户风险偏好和资产规模,还能为平台业务开展提供便利。此次Gemini与摩根大通的争端焦点正是银行数据的使用权。类似于其他平台将API接口作为收入来源,"数据生意"已成为平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Winklevoss指责摩根大通剥夺Gemini通过第三方平台免费访问银行数据权利后,摩根大通随即宣布暂停重新接纳Gemini作为客户的计划。这一举动被视为传统金融巨头对加密平台的单方面打压,让人联想起此前"Operation ChokePoint 2.0"行动中美国银行拒绝向部分加密货币公司提供服务的做法。## 回顾"Operation ChokePoint 2.0":银行业对加密行业的围堵2023年,多家加密友好银行相继倒闭,有观点认为这可能受到政府施压的影响。随后,"Operation Chokepoint 2.0"行动逐渐浮出水面。有科技公司创始人透露,过去数年间超30位科技公司创始人的银行账户遭到关闭。银行的"拒绝服务"行为虽然往往没有明确理由,但造成的后果却十分严重,轻则无法开设账户,重则资金转账受限,甚至危及企业生存。这一行动也为特朗普的支持率埋下伏笔。今年3月,特朗普曾公开表示将终结对加密行业的打击,为这场"金融迫害"画上了阶段性句号。## 摩根大通巧妙绕开法规限制此次纷争的另一焦点是《消费者金融保护法》。该法规要求金融机构在消费者要求下免费提供个人财务数据。然而,摩根大通采取了收费策略,变相规避了法规要求。与此同时,银行业也在努力起诉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试图废除"开放银行规则",从而遏制加密货币平台的发展。最近,多家银行业组织还联名要求暂停审核一些知名加密公司的银行许可证申请,理由是这些申请缺乏透明度,可能对银行体系构成法律风险。## 结语:银行业与加密平台的正面交锋无论此次争端最终如何收场,银行业与加密货币平台之间的对抗已经公开化。随着相关法案的通过,双方在跨境支付、日常生活和商业承兑等领域的竞争将愈发激烈。未来,究竟是传统银行业继续主导,还是加密平台能够颠覆现状,这一问题的答案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揭晓。
摩根大通拒绝数据服务 Gemini再掀银行与加密之争
传统金融巨头与加密平台再度爆发纷争
近日,美国金融界再次上演了一场传统巨头与新兴加密平台的激烈对抗。这场争端的主角是有着"投行领头羊"之称的摩根大通,以及老牌加密货币交易所Gemini。事件的导火索是Gemini联合创始人Tyler Winklevoss公开批评摩根大通拒绝向Gemini提供数据服务,意图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打压金融科技公司和加密平台。
这一事件让业内人士不禁回想起此前"Operation ChokePoint 2.0"行动对加密公司造成的冲击。本文将对Gemini遭遇的这场"金融迫害2.0"事件进行简要梳理。
数据成为银行与加密平台角力的新战场
用户数据一直是传统银行与加密平台业务的核心。全面的KYC信息不仅有助于评估用户风险偏好和资产规模,还能为平台业务开展提供便利。
此次Gemini与摩根大通的争端焦点正是银行数据的使用权。类似于其他平台将API接口作为收入来源,"数据生意"已成为平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Winklevoss指责摩根大通剥夺Gemini通过第三方平台免费访问银行数据权利后,摩根大通随即宣布暂停重新接纳Gemini作为客户的计划。
这一举动被视为传统金融巨头对加密平台的单方面打压,让人联想起此前"Operation ChokePoint 2.0"行动中美国银行拒绝向部分加密货币公司提供服务的做法。
回顾"Operation ChokePoint 2.0":银行业对加密行业的围堵
2023年,多家加密友好银行相继倒闭,有观点认为这可能受到政府施压的影响。随后,"Operation Chokepoint 2.0"行动逐渐浮出水面。
有科技公司创始人透露,过去数年间超30位科技公司创始人的银行账户遭到关闭。银行的"拒绝服务"行为虽然往往没有明确理由,但造成的后果却十分严重,轻则无法开设账户,重则资金转账受限,甚至危及企业生存。
这一行动也为特朗普的支持率埋下伏笔。今年3月,特朗普曾公开表示将终结对加密行业的打击,为这场"金融迫害"画上了阶段性句号。
摩根大通巧妙绕开法规限制
此次纷争的另一焦点是《消费者金融保护法》。该法规要求金融机构在消费者要求下免费提供个人财务数据。然而,摩根大通采取了收费策略,变相规避了法规要求。
与此同时,银行业也在努力起诉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试图废除"开放银行规则",从而遏制加密货币平台的发展。
最近,多家银行业组织还联名要求暂停审核一些知名加密公司的银行许可证申请,理由是这些申请缺乏透明度,可能对银行体系构成法律风险。
结语:银行业与加密平台的正面交锋
无论此次争端最终如何收场,银行业与加密货币平台之间的对抗已经公开化。随着相关法案的通过,双方在跨境支付、日常生活和商业承兑等领域的竞争将愈发激烈。未来,究竟是传统银行业继续主导,还是加密平台能够颠覆现状,这一问题的答案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