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項目三大高風險運營模式剖析:服務外包、多地註冊和過度依賴鏈上發布

robot
摘要生成中

Web3項目常見的高風險運營模式分析

近期,Web3領域的項目結構和運營模式引發了廣泛關注。除了前文提到的基金會和DAO存在的問題外,一些項目在日常運營中也採用了一些看似合理但實際風險較高的做法。這些做法包括服務外包、多地註冊以及過度依賴鏈上發布等。雖然這些策略被一些人視爲"行業慣例",但從監管的角度來看,它們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合規風險。

Web3投資指南 | 合規篇(07):Web3項目有哪些常用但"危險"的運營模式?

服務外包的潛在風險

許多Web3項目傾向於將核心業務外包給第三方,以此來模糊自身的運營責任。然而,監管機構關注的是實際決策和受益者,而非表面的合同關係。如果發現所謂的第三方服務商與項目團隊有密切關聯,這種外包策略可能反而成爲項目方承擔更多責任的證據。

例如,在2022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起訴Dragonchain的案例中,盡管該項目設立了多個法人實體並外包部分工作,但SEC通過調查發現所有關鍵決策仍由母公司控制,因此外包結構並未能有效隔離責任。

多地註冊和分布式節點的局限性

一些項目選擇在多個國家註冊公司並部署全球節點,試圖構建去中心化的形象。但實際上,大多數此類結構仍然高度集中控制,關鍵決策和資金流向往往由少數核心成員或實體掌控。

監管機構越來越傾向於追溯"實際控制人所在地"和"關鍵行爲發生地"來確定司法管轄權。例如,2024年的Williams v. Binance案例中,美國法院裁定只要有美國用戶使用平台,且相關基礎設施位於美國,美國法律就具有適用性,即使平台聲稱沒有美國實體。

鏈上發布不等於無人運營

一些技術團隊認爲,將智能合約部署到鏈上就意味着項目與他們脫鉤,不再承擔運營責任。然而,監管機構並不認同這種觀點。他們更關注誰在進行營銷、組織投放、控制流通路徑等實際行爲。

2024年,美國投資者對Pump.Fun平台的集體訴訟案例表明,即使項目聲稱"鏈上合約公開",但如果存在鏈下的營銷活動和KOL推廣,仍可能被視爲核心運營行爲。此外,SEC在2025年的聲明中強調,即使是"娛樂型"代幣,只要存在財富增值預期或營銷幹預,都需要接受監管審查。

結論

Web3項目不應過度依賴復雜的結構設計來規避責任,而應該着重於明確責任和控制邊界。監管機構的關注點已經從表面結構轉向實際控制關係和運營行爲。因此,建立一個具有韌性和可解釋性的合規架構,比試圖通過"結構遊戲"掩蓋風險更爲重要。項目方需要清晰地定義哪些職能可以外包,哪些必須內部承擔,並對外披露責任主體,以此來降低潛在的法律風險。

DRGN-15.37%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9
  • 分享
留言
0/400
智能合约猎人vip
· 8小時前
玩了这么多年 谁不知道外包就是甩锅呢
回復0
MetaNomadvip
· 23小時前
项目外包糊弄监管咯 这熟悉剧情有内味儿了
回復0
假装在认真vip
· 07-30 06:35
又见割韭菜新手段~
回復0
ValidatorVibesvip
· 07-30 06:30
哈哈,经典的烟雾弹……去中心化的戏剧,真是顶尖之作。
查看原文回復0
挖矿退役军人vip
· 07-30 06:30
看到就烦 都是小号代跑
回復0
SoliditySlayervip
· 07-30 06:25
搞外包总想躲监管 白费功夫
回復0
SerumSqueezervip
· 07-30 06:20
还在搞这些虚头巴脑?韭菜又要被割了
回復0
GasFeeCrybabyvip
· 07-30 06:17
哎 外包这波玩的是蛇吞尾啊
回復0
tx_pending_forevervip
· 07-30 06:06
搁着玩多重皮套呢
回復0
查看更多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