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非洲視角:加密貨幣如何實現價值普惠與社會變革
非洲的加密貨幣應用:樸實無華的變革力量
幾個月前,我再次踏上非洲這片熱土。皮卡飛馳而過揚起的黃土,讓落日餘暉勾勒出非洲大陸陌生又熟悉的印象。置身事外,才能有足夠的空間來思考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角色,以及加密貨幣行業與這個世界的關係。
深入了解後會發現,加密貨幣能給非洲欠發達國家帶來的,是一次與世界再次同頻的機會。從這些國家對加密貨幣的信仰和堅定中,我們能看到它們已不滿足於與舊制度、舊體系的妥協。相比在泥濘中掙扎和被支配,它們選擇全面擁抱加密貨幣,奔向光明的未來。
近期在一場行業活動結束之際,與一些同行深入交流後,面對滿天飛的消極情緒和"加密貨幣行業是否已經完了?"的質疑,我想起幾周前的一件小事:
如今在巴黎生活已有兩年。某天在家門口咖啡館遠程工作時,突然收到一個來自烏幹達的微信語音。驚訝、驚喜和困惑交織的寒暄後,我才意識到,離開非洲的傳統行業投身加密貨幣,已經是7年前的事了。
來電的是烏幹達政府的高級顧問,他隨總統來華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在我曾經扎根非洲的幾年裏,先後爲央企和UN國際發展系統工作,致力於促進非洲工業化進程和普惠金融。在他的幫助下,我們合作過中烏招商引資、烏幹達婦女手工業促進等項目,並結下了友誼。
關於非洲生活那幾年的經歷可以展開講很久,有高端的,如與塞內加爾總統在他家裏談笑風生;也有驚心動魄的,如好友的男友在肯尼亞首都一次恐怖襲擊中不幸喪生,而我因陰差陽錯改航班避開了埃塞俄比亞航空史上最嚴重空難,但我的高中同學和朋友的同事等幾個熟人卻不幸失去了生命。盡管如此,我最終決定離開非洲,這個決定是堅定的、果斷的。
這要從與加密貨幣的偶然相遇說起。有趣的是,七年過去了,每當與新老朋友聊天時,非洲的故事仍是大家感興趣的話題,仿佛是一個逃離困頓現狀的烏托邦,一種將異域冒險浪漫化的心理寄托。
然而我認爲,那些關於加密貨幣應用價值的深刻問題與答案,其實都蘊含在那些看似爛漫飄渺的故事裏。
價值的轉移:錢在哪裏,如何使用,流向何處?
回顧歷史上幾次全球價值鏈的轉移過程,思考我們當前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有助於理解爲什麼某些交易平台會提出"增加資金自由"這樣的願景。
從歷史的"敘事"開始。人類經歷了三次全球性的產業革命。"蒸汽革命"源於蒸汽機在英國的發明,極大提升了生產力,使小規模手工業紡織作坊轉變爲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電力革命"中,英美德法在電力、化工、重工業等領域取得突破,歐洲工業體系得到完善。第三次革命則是我們熟知的"信息革命"。信息技術、計算機、電子工業、自動化等產業的發展,推動美國、日本等國家成爲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而"亞洲四小龍"(韓國、臺灣、新加坡、香港)也在20世紀後半期快速工業化,發展高級制造業和金融業,融入世界價值鏈體系。
可以看出,每一輪工業革命都是生產力的變革帶來生產關係的改變,從而推動一些國家利用自身"比較優勢"參與到世界價值分配體系中。中國受益於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學習了新加坡等亞洲四小龍崛起的優勢,在沿海發達地區建設特許經濟區、工業園區,利用勞動力成本低廉、基數大且勤勞奮進的"比較優勢",加上開放市場、引入外資,從沿海地區發展出口導向型制造業,成爲"世界工廠",在當時的世界價值鏈分配中確立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這跨越百年的幾次宏大產業革命細節可以大書特書,此處不表。值得一提的是,每一次產業革命,也是財富再分配的過程。而非洲,由於長期被殖民的特殊歷史背景,以及種種復雜的產業政策和國際政治因素,一直未能參與到這個"分蛋糕"的過程中。
那麼,非洲真的很窮嗎?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是全球私人飛機密度最高的機場。某些交易平台上線非洲本地支付通道後,非洲的人均交易量遠超歐洲和亞洲國家。非洲富人的財富程度超出我們的一般認知和想象。由於非洲資源尤其是石油資源和農業資源豐富,依賴原材料直接出口的第一產業,非洲上層階級可以幾代人衣食無憂;普通民衆則只能在第三產業——服務業中分到微薄收入維持溫飽。整個大陸的制造業幾乎空白,金融業被壟斷,基礎設施缺失導致金融服務成本極高,普通人難以擁有銀行帳戶或負擔轉帳費用。嚴重的貧富差距是非洲最普遍的社會現象。
在一次國際組織的課題調研中,吉布提政府安排我們住在當地最豪華的凱賓斯基酒店,每晚300美元,相當於很多當地人半年的收入。我至今記得在酒店紅海邊沙灘上的一幕:白人商人們在躺椅上高談闊論,黑人服務員端着托盤,挺直腰板,白色襯衫和紅色馬甲與黑皮膚形成鮮明對比,他望着遠方紅海上的霧氣,眼神裏充滿麻木和迷茫。
而我們當時的工作,是一羣擁有全球頂尖學府經濟學、金融學、社會學等學歷的年輕精英,要設計國際組織給非洲的援助資金如何使用,如何確保這些資金產生效果。我們團隊中有位剛從牛津大學畢業的英國女孩,聽說要住300美元一晚的豪華酒店時,含淚拒絕入住,她覺得這是對她研究課題的諷刺。然而當她看到普通人的住宿條件——50度高溫下烤得咯吱響的鐵皮房時,又默默收回了她的堅持。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決定放棄那份工作。我們做的事情看似充滿同情心,我們高談闊論產業轉移,討論如何讓非洲發展制造業、融入價值鏈,讓普通人進工廠,學習中國和東南亞的制衣制鞋經驗。我也親自在塞內加爾的中國工廠裏待了一個月,面試女工,看她們生產出口給歐美的低端運動褲。但這種方式太慢了,整個傳統"援助"體系中,受益最多的可能並不是那些被"授之以漁"的非洲女工,而是坐在倫敦辦公室裏寫報告和做項目審計的高級文員,還有我們這些拿着出差經費住300美元酒店的國際組織精英。數據顯示,在整個鏈條中,高達70%的資金都消耗在了"證明這些錢如何使用,用在哪裏,生成審計報告和影響力報告"上。
我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看到加密貨幣、人工智能引領的第四次革命,成爲改變貨幣、改變非洲、改變廣大窮苦羣衆命運的契機。
真正的去中心化,在坎帕拉的菜市場
烏幹達總理的兒子幾年前成立了一個加密貨幣組織,幾個留學英美的"官二代"和技術愛好者聚在一起,開發了幾個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小項目,比如可以在完全沒有3G網路的地方,用沒有智能應用的手機點對點轉帳加密貨幣。非洲人更懂非洲人,當地大部分人都在使用只能接打電話和發短信的非智能機。由於很多非洲人沒有銀行帳戶,也不願意跑很遠去找爲數不多的匯款服務點或銀行做轉帳和匯款,本地人的匯款方式簡單直接:基於USSD技術的手機可以通過發短信方式給朋友直接匯款,每個人的手機號就是他們的"錢包"/帳戶,話費餘額就是帳戶餘額。
我跟隨這個組織的朋友親身體驗了一把流暢的"註冊開戶、身分驗證、轉帳"流程:在坎帕拉菜市場旁邊的電信運營商處買了個50美元的手機,排隊後,櫃臺工作人員熟練地完成了身分驗證流程,全程3分鍾搞定,工作人員還幫我用現金充值了"話費"。村裏有大量固定和流動的官方/非官方服務點,當你想"取現"時,就去找服務點值班的"村民代表",給他發短信轉帳,他給你現金。"充值"則是相反流程。整個過程體驗流暢,而且完全點對點,沒有第三方介入,完全無信任問題。這個產品和流程不僅在首都,而且已經在廣大農村地區深入鋪開。
後來我加入了某交易平台,第一年就是響應"大規模採用"的願景,在非洲建立真正完全基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網路,從最樸素的慈善項目開始實施。一個完全"透明"的點對點捐贈平台應運而生,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這樣的平台。由於區塊鏈的特性,每個互聯網用戶都可以監督每一筆加密貨幣捐贈在不通過任何第三方的情況下,直接到達烏幹達村民的錢包地址。村民們又用加密貨幣從接受加密貨幣的菜農供應商那裏購買土豆、白菜,全程沒有法幣介入。菜農需要法幣時,會定期通過本地交易所或場外交易將加密貨幣兌換成當地法幣。
後來,我們還在某公鏈上發行了全球首個(可能也是至今唯一一個)"價值穩定幣":粉紅幣。與其他穩定幣不同,粉紅幣不與任何法幣"價格"掛鉤,而是與物品價值掛鉤:每一枚粉紅幣,相當於一個烏幹達女孩使用一年衛生巾的"價值"。這個項目的起源,是因爲在當地發放土豆白菜時,與當地人交談發現"月經羞恥"仍廣泛存在於當地女性羣體中。由於缺乏性教育,加上衛生巾價格昂貴難以購買,經期用樹葉草皮代替衛生巾,造成嚴重婦科問題。許多女孩14歲就要結婚生子,過早懷孕更是雪上加霜,直接導致很多女孩在生育中死於感染。拿到粉紅幣的女孩,都可以去合作的環保衛生巾供應商那裏"兌換"一年的衛生巾。
至今我仍非常感動的是,粉紅幣項目當時得到了幾乎所有業內大佬的捐贈和親身支持。某業內知名人士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