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节思考:生产方式演变与资本主义批判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这个节日源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制的大罢工事件。每逢此时,总有一些经济学者呼吁取消劳动法,实行完全自由雇佣制。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经济学理论和观点往往带有特定立场。即便有人试图掩饰,只要他们发表言论,其立场就会显露无遗。这些经济学者的观点通常倾向于资本家或企业主的利益。他们的论证,如认为8小时工作制会导致贸易战甚至热战,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正是过度加班和过量生产,才迫使资本家寻求开拓海外市场,导致了17至19世纪的全球殖民战争。人类的生产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1. 自给自足阶段:为自己生产所需,不与他人竞争。2. 满足他人需求阶段: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直至市场饱和。3. 为利润而生产阶段:不顾实际需求,只要能获利就持续扩大生产。第三阶段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特征是:1. 为追求利润而不顾需求,导致生产过剩。2. 金融信贷加速生产过剩。3. 过度生产引发贸易冲突、战争和帝国主义。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像疯狂追逐利润的投机者,不断扩大生产,最终导致供应过剩,价值被稀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问题在于,它将人视为实现利润的工具,而非目的。金钱从满足人的需求的工具,变成了人的主宰。人沦为金钱增殖的工具,比牛马更不如。面对这种情况,打工人如何破局?答案或许在于认识到世界是一个循环。被资本家剥削的,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夺回。关键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既然资本家的行为类似于疯狂投机,那么明智之举是避免陷入内卷,而是利用过量生产和资本疯狂的弱点,持有相对稀缺的资产。在这个劳动节,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现有体系中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反思现行生产方式对人性的扭曲。真正的财务自由,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劳动基础之上,而不是靠剥削他人或投机取巧。
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弊端与打工人的出路
劳动节思考:生产方式演变与资本主义批判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这个节日源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制的大罢工事件。
每逢此时,总有一些经济学者呼吁取消劳动法,实行完全自由雇佣制。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经济学理论和观点往往带有特定立场。即便有人试图掩饰,只要他们发表言论,其立场就会显露无遗。
这些经济学者的观点通常倾向于资本家或企业主的利益。他们的论证,如认为8小时工作制会导致贸易战甚至热战,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正是过度加班和过量生产,才迫使资本家寻求开拓海外市场,导致了17至19世纪的全球殖民战争。
人类的生产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阶段:
自给自足阶段:为自己生产所需,不与他人竞争。
满足他人需求阶段: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直至市场饱和。
为利润而生产阶段:不顾实际需求,只要能获利就持续扩大生产。
第三阶段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其特征是: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像疯狂追逐利润的投机者,不断扩大生产,最终导致供应过剩,价值被稀释。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问题在于,它将人视为实现利润的工具,而非目的。金钱从满足人的需求的工具,变成了人的主宰。人沦为金钱增殖的工具,比牛马更不如。
面对这种情况,打工人如何破局?答案或许在于认识到世界是一个循环。被资本家剥削的,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夺回。关键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
既然资本家的行为类似于疯狂投机,那么明智之举是避免陷入内卷,而是利用过量生产和资本疯狂的弱点,持有相对稀缺的资产。
在这个劳动节,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现有体系中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反思现行生产方式对人性的扭曲。真正的财务自由,应该建立在合理的劳动基础之上,而不是靠剥削他人或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