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比特幣2100萬上限:通縮風險還是價值保障
比特幣的數量限制:優勢還是缺陷?
比特幣總量被限制在2100萬枚,這一特性引發了不同觀點。有人認爲這是比特幣的優勢,可以防止通貨膨脹;也有人認爲這是致命弱點,可能導致通貨緊縮。那麼,這個數量上限究竟是比特幣的短板還是長處呢?
首先需要澄清一個誤解:比特幣的實際數量上限是2100萬億,而非2100萬。比特幣的創始人在設計之初就將總量限定在2100萬枚,並且隨着開採進度難度逐步提高,預計到2140年才能挖出最後一枚。這種設計可以說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
一些批評者認爲,2100萬的總量限制會導致嚴重的通貨緊縮問題。他們指出,2017年全球GDP達到74萬億美元,美元M2供應量接近14萬億,如果用有限的比特幣取代主流貨幣,經濟將陷入緊縮困境。
然而,這種觀點忽視了一個關鍵點:比特幣可以無限細分。比特幣的最小單位"聰"僅爲一個比特幣的億分之一。這意味着比特幣的實際數量級是2100萬億,而非2100萬。如果1聰能兌換1美元,比特幣的總發行量就可達到2100萬億美元,足以滿足人類的交易需求。
即便未來經濟發展到2100萬億的流通貨幣也無法滿足需求,人類也不會因此陷入困境。正如我們創造了比特幣,未來也可能創造出其他貨幣形式。目前市場上已經存在萊特幣、以太坊、EOS等衆多數字貨幣。這就像古代中國,當黃金不足以滿足貨幣需求時,人們轉而使用銀、銅,甚至貝殼等替代品。擔心數字貨幣供應不足會造成通縮的觀點,顯得有些短視。
有人可能會質疑,既然批評法幣無限超發,爲什麼又支持數量如此龐大的比特幣?這裏有兩點需要區分:
第一,數字貨幣的發行是市場內生的結果,而法幣發行不是。挖礦需要成本,礦工通過提供服務增加流動性,創造價值,這與生產面包或理發本質上沒有區別。
第二,比特幣有明確的數量上限,而法幣可以無限發行。設置上限的目的在於塑造稀缺性預期。正如黃金和藝術品因有限供應而增值,比特幣的有限性也使其保值。相比之下,法幣因無上限而持續貶值。
比特幣既有數量限制,又能無限細分,這種機制堪稱理想。隨着升值,可以繼續開採或進一步細分使用單位。這種貨幣機制爲人類長期以來尋求的完美貨幣體系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答案,解決了社會貨幣需求量、貨幣分配和生產權等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