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3签名钓鱼的底层逻辑:授权、Permit与Permit2近期,"签名钓鱼"已成为Web3黑客最青睐的钓鱼手法。尽管业内专家和各大钱包、安全公司不断进行科普宣传,但每天仍有不少用户上当受骗。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用户对钱包交互的底层原理缺乏了解,而对非技术人员来说,相关知识的学习门槛较高。为了帮助更多人理解这一问题,本文将以图解方式详细解析签名钓鱼的底层逻辑,并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非技术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使用钱包时主要有两种操作:"签名"和"交互"。简单来说,签名是发生在区块链外部的操作,不需要支付Gas费;而交互则是在区块链上进行的,需要支付Gas费。签名的典型场景是身份验证,例如登录钱包。当你需要在某个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进行代币交换时,首先要连接你的钱包。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签名以证明"我是这个钱包的拥有者"。这一步骤不会对区块链的数据或状态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无需支付费用。相比之下,交互是指在区块链上实际执行操作。比如,当你在DEX上交换代币时,你需要先支付一笔费用,告诉DEX的智能合约:"我授权你移动我的100USDT"。这个步骤称为授权(approve)。然后,你还需要再支付一笔费用,告诉合约:"现在请执行用100USDT兑换1个代币的操作"。这样,你就完成了代币交换。了解了签名和交互的区别后,我们来看看几种常见的钓鱼方式:授权钓鱼、Permit签名钓鱼和Permit2签名钓鱼。授权钓鱼是Web3早期最典型的钓鱼手法之一。黑客会创建一个伪装成正常项目的网站,诱导用户点击"领取空投"等按钮。实际上,用户点击后弹出的钱包界面是在请求用户授权黑客地址操作自己的代币。一旦用户确认,黑客就能控制用户的资产。不过,授权钓鱼有一个缺点:由于需要支付Gas费,许多用户在涉及资金操作时会更加谨慎,较容易发现异常。而Permit和Permit2签名钓鱼则成为了当前Web3资产安全的重灾区。这主要是因为用户在使用去中心化应用(DApp)时,总是需要先签名登录钱包。许多人已经形成了"签名是安全的"这种惯性思维,加上签名不需要支付费用,而且大多数人不了解每个签名背后的含义,使得这类钓鱼方式更难防范。Permit机制是ERC-20标准下授权功能的一个扩展。简单来说,它允许用户通过签名的方式批准他人操作自己的代币。与传统的授权(Approve)不同,Permit是用户在一个"授权书"上签名,允许某人操作指定数量的代币。持有这个"授权书"的人可以向智能合约提交并支付Gas费,告知合约"我被授权操作这些代币"。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只是签了个名,却可能导致资产被转移。黑客可以通过伪造的网站,将登录钱包的按钮替换为Permit钓鱼,从而轻易获取用户的资产。Permit2是某DEX为提升用户体验推出的功能。它的目的是简化用户每次交易时都需要授权和支付双重Gas费的问题。用户可以一次性将完整授权给Permit2智能合约,之后每次交易只需签名即可,Gas费由Permit2合约代付(最终从兑换的代币中扣除)。然而,如果用户之前使用过该DEX并给予了无限授权,就可能成为Permit2钓鱼的受害者。黑客只需诱导用户签名,就能转移已授权的代币。总的来说,授权钓鱼是用户直接授权黑客操作自己的代币;而签名钓鱼则是用户unknowingly签署了允许他人操作资产的"授权书",黑客随后利用这个"授权书"转移资产。Permit是ERC-20的授权扩展功能,Permit2则是某DEX推出的新功能。为了防范这些钓鱼攻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培养安全意识,每次进行钱包操作时都要仔细检查具体在做什么。2. 将大额资金和日常使用的钱包分开,以降低潜在损失。3. 学会识别Permit和Permit2的签名格式。当看到包含以下字段的签名请求时要特别警惕: - Interactive:交互网址 - Owner:授权方地址 - Spender:被授权方地址 - Value:授权数量 - Nonce:随机数 - Deadline:过期时间通过了解这些底层原理和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Web3资产安全。
Web3签名钓鱼揭秘:授权、Permit与Permit2的底层逻辑解析
Web3签名钓鱼的底层逻辑:授权、Permit与Permit2
近期,"签名钓鱼"已成为Web3黑客最青睐的钓鱼手法。尽管业内专家和各大钱包、安全公司不断进行科普宣传,但每天仍有不少用户上当受骗。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用户对钱包交互的底层原理缺乏了解,而对非技术人员来说,相关知识的学习门槛较高。
为了帮助更多人理解这一问题,本文将以图解方式详细解析签名钓鱼的底层逻辑,并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非技术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使用钱包时主要有两种操作:"签名"和"交互"。简单来说,签名是发生在区块链外部的操作,不需要支付Gas费;而交互则是在区块链上进行的,需要支付Gas费。
签名的典型场景是身份验证,例如登录钱包。当你需要在某个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进行代币交换时,首先要连接你的钱包。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签名以证明"我是这个钱包的拥有者"。这一步骤不会对区块链的数据或状态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无需支付费用。
相比之下,交互是指在区块链上实际执行操作。比如,当你在DEX上交换代币时,你需要先支付一笔费用,告诉DEX的智能合约:"我授权你移动我的100USDT"。这个步骤称为授权(approve)。然后,你还需要再支付一笔费用,告诉合约:"现在请执行用100USDT兑换1个代币的操作"。这样,你就完成了代币交换。
了解了签名和交互的区别后,我们来看看几种常见的钓鱼方式:授权钓鱼、Permit签名钓鱼和Permit2签名钓鱼。
授权钓鱼是Web3早期最典型的钓鱼手法之一。黑客会创建一个伪装成正常项目的网站,诱导用户点击"领取空投"等按钮。实际上,用户点击后弹出的钱包界面是在请求用户授权黑客地址操作自己的代币。一旦用户确认,黑客就能控制用户的资产。
不过,授权钓鱼有一个缺点:由于需要支付Gas费,许多用户在涉及资金操作时会更加谨慎,较容易发现异常。
而Permit和Permit2签名钓鱼则成为了当前Web3资产安全的重灾区。这主要是因为用户在使用去中心化应用(DApp)时,总是需要先签名登录钱包。许多人已经形成了"签名是安全的"这种惯性思维,加上签名不需要支付费用,而且大多数人不了解每个签名背后的含义,使得这类钓鱼方式更难防范。
Permit机制是ERC-20标准下授权功能的一个扩展。简单来说,它允许用户通过签名的方式批准他人操作自己的代币。与传统的授权(Approve)不同,Permit是用户在一个"授权书"上签名,允许某人操作指定数量的代币。持有这个"授权书"的人可以向智能合约提交并支付Gas费,告知合约"我被授权操作这些代币"。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只是签了个名,却可能导致资产被转移。黑客可以通过伪造的网站,将登录钱包的按钮替换为Permit钓鱼,从而轻易获取用户的资产。
Permit2是某DEX为提升用户体验推出的功能。它的目的是简化用户每次交易时都需要授权和支付双重Gas费的问题。用户可以一次性将完整授权给Permit2智能合约,之后每次交易只需签名即可,Gas费由Permit2合约代付(最终从兑换的代币中扣除)。然而,如果用户之前使用过该DEX并给予了无限授权,就可能成为Permit2钓鱼的受害者。黑客只需诱导用户签名,就能转移已授权的代币。
总的来说,授权钓鱼是用户直接授权黑客操作自己的代币;而签名钓鱼则是用户unknowingly签署了允许他人操作资产的"授权书",黑客随后利用这个"授权书"转移资产。Permit是ERC-20的授权扩展功能,Permit2则是某DEX推出的新功能。
为了防范这些钓鱼攻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培养安全意识,每次进行钱包操作时都要仔细检查具体在做什么。
将大额资金和日常使用的钱包分开,以降低潜在损失。
学会识别Permit和Permit2的签名格式。当看到包含以下字段的签名请求时要特别警惕:
通过了解这些底层原理和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Web3资产安全。